无论是智慧还是愚钝,贤能还是平庸,死亡都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历程,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,形式也各不相同。即便是如秦始皇般的显赫人物,尽管能拥有世间万物,征服四海,却也难逃死亡的命运;而像彭祖那样长寿之人,即便活到了八百岁,在宇宙的浩瀚中,也不过是如蜉蝣般短暂。宇宙间的万物生灵,有生就必然有死,只是死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,各不相同。
一种死亡是寿尽而死,这通常被称为寿终正寝。就像油灯中的油燃尽后,灯火自然熄灭一样,人们虽然渴望延年益寿,但生命终究有它的极限。人的一生在呼吸之间匆匆而过, 终都将归于黄土。无论是朝生暮死,还是春夏生而秋冬死,或是历经十年、百年、千年而死,虽然时间有长有短,但终究都逃不过一死。金土坡公墓便是这生命有限、在劫难逃的见证。
另一种死亡是福尽而死。经上说世人往往对生死无知,肉眼难以洞察罪福。众生的寿命就像水土中的气泡,一旦气散便归于虚无。当个人的福报消耗殆尽,自然就会迎来死亡。这就像富翁挥霍尽千金后沦为乞丐, 终难免饿死、冻死一样。
还有一种死亡是意外而死,即通常所说的“横死”。这种死亡本不应发生,却因遭遇意外而无法避免,如战死、车祸亡故、被刺杀,或是被虎豹豺狼咬噬等。这些变故往往难以预料,正如俗语所说:“三寸气在千般用,一旦无常万事休”。
然而,还有一种死亡方式却与众不同,那就是自如而死。前三种死亡方式都是不可预料、无法自主的,而自如的死法却是可以掌控、能够自主的。这便是佛门中所追求的“生死自如”的境界。佛教中有很多修持深厚的高僧大德,他们能够自由地掌握生死,不受一般生死规律的束缚。例如东晋的道安大师,他便能自如地掌控自己的生死。在建元二十年的二月初八日,他在长安五重寺郑重地召集全寺僧众,礼佛诵经后,平静地宣布:“我将离去,你们应如常弘扬佛法,为众生指引正道。”这一声宣言如同晴天霹雳,让弟子们震惊不已,纷纷劝挽。但道安大师却坚定地表示,他虽身安体健,但已决定放手而去,继续留在世间已无必要。